程序生成的侦探独游,怎么就火了?
3287
2023-06-18 09:39
在《奥伯拉丁的回归》之后,那些试图挣脱传统桎梏的推理游戏重新进入行业与玩家的视野中,本质上它们的诉求是一致的,开发者想让玩家扮演侦探,而不是体验一个用侦探包裹的故事。它们的表现形式大多也是相似的,非线性。玩家并非是在既定的时间点给出正确的线索或回答,从而让故事继续进行下去,他们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无数的方向与选择,就像《奥伯拉丁的回归》里的死亡重现,从哪个场景着手、依据哪些信息推断都由玩家掌权。与《奥伯拉丁的回归》异曲同工的《金偶像谜案》是如此,表现更为激进的《Overboard!》(inkle)也是如此,形式新颖的《疑案追声》是如此,今天想要讲述的游戏《Shadow of Doubt(凶影疑云)》也是如此。
《诡计x逻辑》是个另类,它邀请到多名推理小说家来设计手法、故事,线索也从一开始就抛给玩家,玩家有相当高的自由度,但实际的游戏体验更像把解题篇藏起来的纯粹·本格推理小说
推理游戏需要新的表现形式。它的设计重点落在了如何让玩家拥有更多的代理权,如何让玩家的主动思考成为推进游戏进程的驱动力。它们的回答近乎一致,舍弃传统推理游戏的线性叙事,要么像《Her Story》、《奥伯拉丁的回归》一样,让玩家在碎片化的场景中拼凑真相,要么像《Overboard!》一样,采用一套复杂的动态叙事结构,让玩家走向不同的路线,要么像《Shadow of Doubt》一样,让玩家生成自己的故事。《Overboard!》的叙事设计总监Jon Ingold说道:“侦探游戏是指那些要求玩家像侦探一样调查,而不是仅仅关于侦探的游戏。也就是说,在这类游戏里,‘侦探’是一个动词。动词决定这玩家的推理空间。”Overboard!
《Shadow of Doubt》开发团队创始人Cole Jeffries说道:“市面上有一堆侦探游戏,但很多都是关于侦探的故事,而不是让你成为侦探……我想给玩家更多的代理权。”《Shadow of Doubt》是这些推理概念的最新产物,它同样实现了把搜集线索、推理证明的过程全权交到玩家手中,从关键物品到人员信息,玩家可以自由地检查或分析这些线索,从中推断出破解案件所需的信息网络。玩家在游戏内,也切实存在收集线索——分析推理——做出行动的游戏行为。建立在程序生成技术之上的街区模拟器如何解释《Shadow of Doubt》推理玩法的设计逻辑?设计一个街区,让上百个NPC在里面工作、生活,制造一起案件,让玩家根据有限的线索,在数百人的街区里找到罪犯。侦探的扮演感,或推理之所以能起作用,在于游戏设定了一套规则:每个NPC都有数个唯一的标识,名字、指纹、相貌、声音,有缩小搜索范围的信息,住所、鞋码、工作场所、人际关系,罪犯作案后不会更改行动逻辑。NPC的记忆是有天数上限的,在彼此相遇时只会记住认识的人
街区模拟的真实性,是侦探扮演感的主要来源。每个市民都有自己的工作,有自己的住所,饿了会去餐馆,病了去诊所,偶尔喝下咖啡、商超购物,或者去酒吧快活。程序生成的随机性与内容量就是向玩家下达的挑战书,在茫茫人海中找出真凶就是游戏成就感的来源,他们像一名侦探一样调查现场,确认身份、收集指纹、打听消息,将未知转换为已知,将已知建立起关联,用行动验证想法,玩家也许能提炼一些信息搜集的共性,但案件的破解过程不会撞车,毕竟,每个案件都是独一无二的。街区模拟的真实性,是游戏体验的另一构成。“我们在一些测试中发现,沉浸感与在城市中的角色扮演是玩家真正喜欢的事情,所以我们试图加重这一块的比例,让玩家生活在这个世界中。” Cole Jeffries在封测后的日志中如此写道。在推理之外,《Shadow of Doubt》其实还加入了一系列的状态管理,如饱食度、饥渴值,误食过期食品会肚子痛,从高处摔下会受伤,需要绑定木板才能跑步,购买装备需要金钱,游戏想为玩家提供生活在其间的体验。它也为玩家提供了充足的交互手段,游戏内上千件物品都可交互,每个NPC均能对话,玩家进入某个上锁的房间多种多样:强行破门、从通风口潜入、在地毯下方找钥匙、撬锁……来源:游资网
本网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如有异议(包含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侵权)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文章。
标签:
相关文章
推荐
最多浏览
加入我们
小白也能寻找到乐趣,找到自己的圈子的社群。
加入我们一起建设吧
发布属于自己的圈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