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玩家戏称“胆子够肥”的叠纸新游,何以值得期待?
8620
2023-04-17 09:49
不夸张地说,自2021年以来,每个月都能看到一款新曝光的二次元手游,卷题材,卷美术,卷玩法,它们在探索品类边界的同时,也在不断拔高用户群的接受阈值。两年下来,这些游戏即便熬过了外部环境的寒冬,也还得面对同类竞品的残酷竞争。时间与数量的累积,让二次元手游赛道有种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紧张感。在此番背景下,新游如何找到并扩大自己的优势区间就变得尤为关键,它们或通过技术与资源的投入来形成竞争壁垒,挤压了中小团队的竞争空间;或另辟蹊径,瞄准市场空白、挖掘潜在需求,用有质量保证的差异化打法立足脚跟。之于后者,在近几个月来开测的游戏名单里找到了个典型代表,《逆光潜入》。
来源:TapTap
来源:TapTap
为何说它胆大呢?在看来,主要有三点:- 玩法偏小众。潜行战术游戏的开山鼻祖《盟军敢死队》需要追溯到1998年,虽然彼时游戏的拥趸不在少数,但玩法未能长青,近年来的新作几乎都出自Mimimi Games(影子战术系列开发商)。“小众”意味着游戏在推广时会面临一定的认知门槛跟接受门槛。
- 内容产出难。潜行战术游戏属于典型的强调关卡设计的游戏,它不像常规手游,以敌人的为玩家交互体验的核心,每个关卡都必须是精心设计的,不能进行简单的换皮处理,这意味团队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源来生产足量、保质的游戏内容;
- 受众有偏差。即时战术游戏玩法偏硬核,与叠纸原有的受众群体有差异,这或许会增加厂商的宣传成本与理解用户的成本。
《逆光潜入》还在该基础玩法上增加了一些机制,如黑夜降低可见视野,灯光可以提供视野,如上图所示,锥形图表示敌人侦查范围,噪点图表示敌人可见视野
多数情况下,敌人据守要道,在交叉视野的覆盖下,玩家压根没有躲藏空间。存档机制的另一好处是允许玩家暂时离开游戏,符合手游玩家碎片化需求
做完减法后,《逆光潜入》也做了点加法,游戏含有角色养成模块,角色升级可提高伤害、生命值、技能效果等,为玩家增加更多容错。角色的多样性则是《逆光潜入》的鲜明特色,不同的角色构成不同的解题思路,单从字面描述上便能猜想出数种潜行策略与应对场景。眩晕与治疗的存在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战术可能
从测试前瞻中,还看到开发组的更多思考,他们从环境着手,通过地形、天气为游戏带来新的策略维度——部分角色可遁地
冰雪会减缓敌我的行动速度
开放式解谜的一个案例:在敌人众多、障碍物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做行动规划?
倘使沿着这条思路出发,《逆光潜入》的未来其实是大有可为的,经开发组移动端改造后的潜行战术玩法与策略解谜游戏高度拟合,在确保玩家可以迅速上手的同时,提供了常规策略手游所没有的新鲜体验。为了照顾未接触过该类游戏的玩家,在测试里开发组还用大量的关卡去介绍游戏的基本玩法,可入水,可交互,可攀爬,可抄捷径,敌人的警觉度跟连携性也较弱。等到玩家基本适应后,游戏才真正呈现其策略魅力,敌人种类的增加、警觉度、搜查范围的提高让玩家如履薄冰,产生了与游戏设计师斗智斗勇的趣味性。在长线运营中,开发组完全可以加入诸多变量来改变游戏体验,如敌人是否可移动、敌人是否可被诱饵吸引,设定不同的游戏目标(比如不击杀任何一名敌人),地图也可大可小,进而满足休闲与硬核玩家的不同需求。此外,《逆光潜入》是带有鲜明的叙事成分的,它算得上是对潜行战术游戏的一大补足,也是部分玩家关注的重点之一。破而后立的市场突围过去两年间,国内迟迟未出现新的二次元手游爆款。直到近期,一批高期待值的二次元手游版号下发后,玩家才直呼“有了新的盼头”。对厂商而言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挑战,机遇在于长时间的市场空白积攒了一定的市场需求,挑战则在于竞品的繁多,在可选择性增多的情况下,玩家的游戏追求自然水涨船高。而且,显而易见的是,在美术上加码的一些常规手段会显得捉襟见肘。《逆光潜入》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这类市场趋向,除了上述的玩法革新,其美术也有独到之处,从游戏立绘可以看出,它的笔触较淡,角色设计带着些许通透感,整体风格自然清新,看着有种梦幻朦胧的感觉,有别于市面上的二次元手游。来源:游资网
本网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如有异议(包含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侵权)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文章。
标签:
相关文章
推荐
最多浏览
加入我们
小白也能寻找到乐趣,找到自己的圈子的社群。
加入我们一起建设吧
发布属于自己的圈子